二都
基本解釋
(1). 西周 都城 鎬京 與 東周 都城 洛邑 的合稱。《詩·王風·王城譜》 孔穎達 疏:“《車攻序》云‘復會諸侯於東都’,謂王城也。 周 以 鎬京 為西都,故謂王城為東都。王城即 洛邑 。”后因沿以稱 長安 和 洛陽 。 長安 為 西漢 都城, 鎬京 在其西南; 洛陽 為 東漢 都城,即 東周 的 洛邑 。《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擾天下如驅羊,舉二都如拾遺芥。” 呂延濟 注:“二都, 洛陽 長安 也。”
(2).兩個都邑。《文選·張協<七命>》:“形震 薛燭 ,光駭 風胡 ;價兼三鄉,聲貴二都。” 李善 注引《越絕書》:“ 勾踐 示 薛燭 純鈞,曰:‘客有買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
成語(Idiom):二都(èr dū)
發音(Pronunciation):èr d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地方都有權力、地位,或者兩個人都有權力、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都是由“二”和“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兩個地方或兩個人都有權力或地位。它常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個地方有兩個權力中心,或者兩個人之間地位平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描述政治體制、組織結構或者權力關系中。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有兩個首都,或者一個企業有兩個總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在《史記》之前寫的一篇序言,其中提到了“二都”這個詞語。根據史書記載,當時的中國分為兩個國家,一個是秦國的首都咸陽,另一個是楚國的首都郢都。由于秦國和楚國都是當時中國的大國,所以史書中用“二都”來表示兩個國家都有權力和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都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二”和“都”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和上海,可以說是二都共棲。
2. 在古代,中國曾經有過二都的情況,比如秦國的咸陽和楚國的郢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二都”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形象,來記憶它的意思。可以想象兩個城市或兩個人都有皇冠,表示他們地位平等或權力相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地位相關的成語,比如“一言九鼎”、“一手遮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和我的朋友都是班級的班長,我們是二都呢!
2. 初中生(14歲):在古代,中國曾經有過兩個國家的情況,它們都有自己的首都,就像是二都一樣。
3. 高中生(17歲):在現代社會,一些大型企業會在不同的城市設立總部,這就是二都的表現。
4. 大學生(20歲):國家的政權中心在北京,但上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可以說是國家的二都之一。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二都”這個成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