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
基本解釋
山石中的泉流。《楚辭·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來水》:“兩岸連山,石泉懸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極已也。” 唐 杜甫 《石泉》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宋 蘇軾 《峽山寺》詩:“石泉解娛客,琴筑鳴空山。” 元 劉迎 《寒食阻雨招元功會話》詩:“楊柳杏花相對晚,石泉槐火一時新。” 清 唐甄 《潛書·敬修》:“居於河濱者,始汲而歸,濁不可飲也。注而勿擾,則石泉矣。”
成語(Idiom):石泉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冷泉,比喻心地冷酷無情,不知恩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泉是由“石”和“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指的是石頭,泉指的是泉水。石泉原本是指寒冷的泉水,后來引申為指冷酷無情的心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心冷如石,沒有感恩之心,對別人冷漠無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待他人冷酷無情,不知恩義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待親人、朋友或者他人漠不關心、冷漠無情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有一位官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路過一處山谷,看到山谷中有一眼泉水,但是泉水卻凍成了冰。官員覺得非常奇怪,于是用手敲擊冰面,結果發現冰下面的水卻是溫暖的。他想到了人的心,有些人外表冷漠無情,但內心卻可能是溫暖的。于是他創造了“石泉”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心冷酷無情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石”和名詞“泉”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親人總是石泉一般,毫無溫情可言。
2. 她對待朋友冷漠無情,真是一副石泉心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冰冷的石頭上有水流出來,但是水流出來后卻是溫暖的,表示外表冷漠無情,內心卻可能是溫暖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石泉”相關的成語,如“冰炭不同爐”、“冰心一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待同學就像是一塊冰冷的石頭,從來不懂得關心別人。
2. 初中生:她的冷漠無情讓人感到心寒,真是一顆石泉心腸。
3. 高中生:他對待家人和朋友總是冷酷無情,真是一個石泉,沒有一絲溫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