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民
成語(Idiom):恤民
發音(Pronunciation):xù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關心百姓,憐憫民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恤民是指關心民眾的疾苦,憐憫百姓的苦難。它強調了領導者應該關注人民的生活狀況,關心他們的困難和需要,并采取行動來幫助他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恤民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政府或組織對民眾的關懷和照顧。可以用來表達對關心他人、關注社會問題的人的贊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卷九十七》記載了漢代宰相賈誼寫給漢武帝的一封信中的故事。賈誼在信中說:“陛下不聽,盡信讒言,決斷無常,以致臣下畏罪,不敢言實,民間疾苦,不聞所聞,陛下何以為民父母乎?”這段話強調了領導者應該關心民眾的疾苦。后來,這段話被總結為成語“恤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恤民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恤”和“民”兩個字組成。其中,“恤”表示關心、憐憫,“民”表示百姓、民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恤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
2. 這個組織一直以來都恤民如子,為民眾提供各種幫助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恤民”與“關懷民眾”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領導者或者一個組織,關心著民眾的疾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他們關懷與支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關心民眾、關懷他人相關的成語,如“愛民如子”、“關愛社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習恤民的精神,關心同學們的困難,互相幫助。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恤民如己。
3. 高中生:領導者應該時刻關心民眾的需求,恤民是一個好的領導者的重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