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底
基本解釋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水炤景而見底,煙尋風而無極。” 唐 白居易 《題潯陽樓》詩:“大 江 寒見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無雜念。 唐 吳融 《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骨格凌秋聳,心源見底空,神清餐沆瀣,氣逸飲洪濛。”
(3).謂事情的結局。《宋書·始宋王休仁傳》:“我去不知朝夕見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亂人耳。”
成語(Idiom):見底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底部或底層被看到或觸及,也可引申為了解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見”表示看到、觸及,而“底”表示事物的底部。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的底部或底層被看到或觸及,暗示了對事物真相或本質的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底這個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對事物本質的了解或揭示事物的真相。可以用于各種情境,如揭露一個謊言、洞察一個人的真實意圖、認識到一個問題的本質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見底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不過,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的經驗有關,因此它的起源可能與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第一個字“見”表示看到、觸及,而第二個字“底”表示事物的底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通過調查見底了這個案件的真相。
2. 這個問題很復雜,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才能見底。
3. 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才能見底他的真實意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見底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見底”分成兩個部分,分別記憶。可以將“見”與“看見”聯系起來,表示看到、觸及;將“底”與“地底”聯系起來,表示事物的底部。
2. 想象一個透明的容器,你可以看到容器里的底部,這樣可以幫助記憶見底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見底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之相關的成語或表達方式。例如,“見微知著”表示通過觀察微小的細節來了解整個情況;“探囊取物”表示輕而易舉地獲取所需的東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洗完澡后,看到浴缸底部都是水,就知道它漏水了。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班長總是善于觀察,她可以從同學們的表情中見底他們的真實感受。
3. 高中生:我通過研究歷史文獻,終于見底了這個歷史事件背后的真相。
4. 大學生:在研究這個課題時,我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實地調查,努力見底這個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