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雞鳴候旦
發音(Pronunciation):jī míng hòu d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黎明時分,雞鳴聲傳來,表示時間已經到了早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雞鳴候旦是一個描繪時間的成語,用來表示黎明時分。在農村,雞鳴聲常常是人們起床的信號,也是新一天開始的象征。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及時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雞鳴候旦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早晨,適用于各種場景,例如描述早起的習慣、提醒人們早起的重要性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雞鳴候旦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官員叫鮑叔牙,他每天早晨都會在雞鳴聲傳來之前起床,準備好一天的工作。鮑叔牙的勤奮和敬業精神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雞鳴候旦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雞”、“鳴”、“候”和“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雞鳴候旦,從不拖延。
2. 為了早起,他每天都設置鬧鐘,確保能夠雞鳴候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清晨,雞鳴聲傳來,表示時間到了早晨,人們開始活動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時間的成語,例如“黃昏漏泄”、“日上三竿”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早上,我都會雞鳴候旦,準備上學。
2. 初中生:學習要用心,不能等到雞鳴候旦才開始做作業。
3. 高中生:高考將至,我要每天雞鳴候旦,努力備考。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充實而忙碌,我每天都雞鳴候旦,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雞鳴候旦”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