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書
基本解釋
宋 元豐 間頒行的武學生應試必讀的七種兵書。即《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又稱“武經七書”。《宋史·選舉志三》:“凡武學生,習‘七書’兵法、步騎射。”
成語(Idiom):七書
發音(Pronunciation):qī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七個字的文章或書籍,也可用來形容辭章文采優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書是指由七個字組成的文章或書籍。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辭章文采優美,字句精練。七書也可以指七言詩,因為七言詩每句有七個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書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文筆出眾的作品,可以用于文學評論、寫作評價、贊美演講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七書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原文是“七人之書,有三不聽,一曰不學,二曰不問,三曰不辨。”這句話意思是說,讀書要有問、學、辨的精神,否則就是在讀書而不得其真義。后來,七書的意義逐漸演變為指由七個字組成的文章或書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書是由“七”和“書”兩個詞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作品真是七書,每個字都讓人感到深思。
2.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七書,字字珠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七書的發音“qī shū”與“七言詩”進行聯想,因為七書也可以指七言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七言詩的寫作技巧和欣賞名篇,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了一篇七書,老師說字寫得很漂亮。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真是七書,讀起來很有味道。
3. 高中生:老師布置的作文要求是寫一篇七書,我覺得挺有挑戰性的。
4. 大學生:這篇論文是我自己研究的成果,算是我的七書之作。
5. 成年人:他的演講真是七書,字字珠璣,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