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
基本解釋
指糧食。《商君書·去強》:“本物賤,事者眾,買者少,農困而姦勸,其兵弱,國必削至亡。” 高亨 注:“本物,指糧穀。”
成語(Idiom):本物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真正的、真實的物品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物是指真實存在的物品或人,與假冒偽劣的東西相對。它強調真實性和可信度,代表著真正的品質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真實的、可靠的事物或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真實性的強調和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八年》中的一段文字:“本物而已矣。”這段文字表達了對真實的強調,后來逐漸演變為表示真實和真實品質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物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本”和“物”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手表是正品,絕對是個本物。
2. 這個畫家的作品都是本物,他的藝術才華非常出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本物”與真實的東西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想象一個真正的寶藏(本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真實性和可信度相關的成語,如“真心實意”、“真假莫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糖果是我奶奶親手做的,是個真正的本物。
2. 初中生:這部手機是我辛辛苦苦攢了一個學期的零花錢買的,絕對是個本物。
3. 高中生:這位演員的表演非常真實,每一個動作都是本物。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數據經過了嚴格的驗證,是真正的本物。
5. 成人:在這個虛假的社會里,我們要努力保持真實的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