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鐸
基本解釋
(1).《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用的木舌大鈴。后即以“天鐸”指為上天宣明教化的權柄。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 胡武平 《上呂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遺音;夢授神椽,擯奪朱之亂色。’蓋不悟 正始 之為年名也。”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浙東學術》:“圣如 孔子 ,言為天鐸,猶且不以空言制勝,況他人乎!”
成語(Idiom):天鐸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d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空中鐘聲悠揚、威嚴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鐸是由“天”和“鐸”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指的是天空,代表高遠、莊嚴的意象;而“鐸”指的是古代的一種鐘,具有悠揚、威嚴的特點。因此,天鐸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天空中鐘聲悠揚、威嚴莊重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鐸常用于形容聲音悠揚、威嚴莊重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鐘聲、鐘鳴、鐘韻等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莊重而有威嚴的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漢武帝時期,平津侯劉勝進諫的故事。劉勝進諫時,用“天鐸之音”來形容他的言辭威嚴莊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后,天鐸就成為了形容聲音莊重、威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天鐸”由兩個詞語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位演講者的聲音如同天鐸一般,莊重而悠揚。
2. 在這個莊嚴的場合上,莊重的音樂響起,猶如天鐸之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天鐸”。可以想象在藍天白云下,一座巨大的鐘懸掛在天空中,鐘聲悠揚、威嚴莊重,形成了天鐸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天籟之音”、“鳥語花香”等。也可以了解古代鐘的制作和使用情況,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的聲音就像是天鐸一樣莊重而威嚴。
2. 初中生:音樂會上,演奏家們的琴聲如同天鐸一般,悠揚動聽。
3. 高中生:在這個莊重的場合上,領導的講話聲音莊嚴如天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教授的講課聲音莊重而有力,宛如天鐸一般,讓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