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魏延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被埋沒或被忽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將領,他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勇敢的性格,但卻被劉備所忽視。魏延在劉備的麾下效力多年,但由于劉備對他的才能不加重視,魏延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因此,“魏延”成語形容一個有才能但被埋沒或被忽視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中有出色才能但被忽視或被埋沒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于《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人物魏延。魏延在蜀國歷任要職,但由于劉備對他的才能不加重視,他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這個成語通過魏延的故事,形象地表達了才能被忽視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魏延,他的才能一直被忽視。
2. 這位科學家是個魏延,他的研究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以及他的才能未被充分發揮的情況,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以及他在蜀國歷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魏延,他的畫畫才能一直被忽視。
2. 初中生:他是個魏延,他的數學才能一直被埋沒。
3. 高中生:她是個魏延,她的音樂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
4. 大學生:他是個魏延,他的研究成果一直被忽視。
5. 成年人:我覺得自己是個魏延,我的才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