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
成語(Idiom):屈突(qū tū)
發音(Pronunciation):qū t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屈服、低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彎曲、低頭;突:仰頭、抬頭。形容人在面對壓力、困難或權威時,屈從、低頭服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不得不低頭屈服或向強者屈從的情況。可用于描述個人、團隊或國家在面對挑戰時,選擇暫時退讓或妥協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記載了一個關于屈突的寓言故事。相傳,春秋時期的齊國有一只鳥,它長著一顆金色的頭,非常驕傲自大。有一天,它發現天空中飛過來一只比自己更大、更美麗的鳥,于是便急忙地低下了頭。這只鳥就是鳳凰。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即使是自認為非常出色的人,在面對更加優秀的人時,也要適時地屈服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屈突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兩個動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屈突,而是要勇敢面對并克服它。
2. 他寧愿屈突于權威,也不愿意向不公正的要求妥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屈突”聯想為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時,彎曲著身體低下頭,表示屈服和妥協。你可以想象自己在某個場景中遭遇困難時,選擇了屈突來克服困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寓言或者觀看電影、電視劇等來加深對“屈突”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面對數學考試的挑戰,小明選擇屈突,努力學習并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班里有一個很強勢的同學,大家都不得不屈突于他的要求。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我不會屈突,而是會堅持努力,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選擇了屈突,向導師請教并改正錯誤。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工作中,我們不能總是屈突于困難,而是要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