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鞭
基本解釋
(1).絲制的馬鞭。 元 袁桷 《次韻郭巖卿》:“金吾控騎青絲鞭,夾道動色爭駢肩。”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三折:“恨不的摔碎我袖里絲鞭,走乏我坐下驊騮。”
(2).古代亦用作締結婚姻的信物。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四折:“可是誰央及你個 蔣狀元 ,一投得官也接了絲鞭。” 清 李漁 《凰求鳳·避色》:“引得人家女子,個個傾心,人人注念,不但明央媒妁,顯送絲鞭,要與小生聯(lián)姻締好。”
(3).戲曲鑼經(jīng)。以鼓簽連續(xù)急促地敲擊單皮鼓,形成類似燃放鞭炮或撕布之聲。多用以襯托念白和身段動作。武戲里最緊湊的對打,或單人連續(xù)耍刀花、槍花、棍花時,往往停下鑼鈸等打擊樂器,單用絲鞭襯托。
成語(Idiom):絲鞭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ī b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鞭子輕細而柔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絲鞭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絲和鞭。絲是指絲綢,鞭是指鞭子。絲鞭形容鞭子輕細而柔軟,沒有力量。它常用來形容人的手法或力量弱小,無法起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絲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力量或手法輕弱無力。例如,可以形容某人的鞭策或指導沒有實質(zhì)性的幫助,或者形容某物的威力或效果不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臣,他的兒子楊修在朝廷中做官。有一次,楊修在朝廷上批評了一位官員的行為,但是卻被這位官員用權勢壓制住了。楊修感到非常氣憤,回到家中告訴了父親楊震。楊震聽后,對兒子說:“你現(xiàn)在在官場上還只是一個小官員,沒有實權,就像是手中的絲鞭一樣,沒有力量。將來如果你能夠升官擔任重要職位,就像是手中的鐵鞭一樣,有了實力。”從此,絲鞭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領導能力就像是絲鞭,無法有效地指導團隊。
2. 這把劍看起來鋒利,但實際上只是一把絲鞭,毫無威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絲綢和鞭子的形象進行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根輕細柔軟的絲綢鞭子,打在身上沒有任何感覺,沒有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紙醉金迷”、“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都形容某種行為或狀態(tài)虛弱無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拳擊技術就像是絲鞭,一點都不厲害。
初中生:老師的批評就像是絲鞭,沒有任何懲罰力度。
高中生:政府的對策就像是絲鞭,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執(zhí)行力就像是絲鞭,無法推進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