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利
成語(Idiom):息利
發音(Pronunciation):x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盈利或者不再追求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息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息”和“利”。其中,“息”表示停止或者暫時不做某事,而“利”表示盈利或者追求利益。因此,息利的基本含義是停止盈利或者不再追求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息利常用于形容某人停止追求利益,或者在某個領域不再追求盈利的行為。可以用來表達一個人放棄個人利益,以追求更高尚的目標或者原則。例如,在商業領域中,有時候為了公平和正義,一些企業會選擇息利,停止追求暴利,而更加關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息利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的價值觀中,個人利益不應該成為追求的唯一目標,而應該以公共利益和道德原則為重。因此,息利這個成語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種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息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息”作為動詞,表示停止或者暫時不做某事;“利”作為名詞,表示盈利或者追求利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選擇了從事公益事業,真是息利之舉。
2.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從個人利益出發,做一些息利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息利”與“停下來追求利益”這個意思進行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追逐利益的過程中突然停下來,決定不再追求利益,而是選擇了一條更加美好的道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于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儒家思想和其他相關成語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為了保護小動物,我們應該停止捕獵,這是一個息利的行為。
2. 初中生(13-15歲):他為了追求學術進步,選擇放棄了一些娛樂活動,這是一個息利的選擇。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有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思考,做一些息利的決定。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職場中,有時候我們需要放下個人利益,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做一些息利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