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態
基本解釋
(1).原來的容貌。 唐 白居易 《時世妝》詩:“妍蚩黑白失本態,粧成盡是含悲啼。”
(2).真實態度。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因為他們生于亂世,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并非他們的本態。”
英文翻譯
1.【醫】ens
本態(běn tài)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t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最本來的狀態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態是由“本”和“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本”表示根本、本質,而“態”表示態度、狀態。本態意味著一個人或事物表現出最真實、最本質的狀態或態度,沒有任何虛假或偽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沒有受到外界影響,表現出真實、真誠的狀態或態度。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表現出虛偽、偽善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本態”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如《紅樓夢》中有一句“人心本態,無一可疑。”意思是人的本性是無法懷疑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本”和名詞“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本態,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
2. 這個演員在舞臺上表現出了他最真實的本態。
3. 不要被他的表面行為所迷惑,他的本態并不是那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本態”理解為一個人或事物最本來、最真實的狀態,沒有任何虛假。可以通過與“本性相近的字”進行聯想,如“本性”、“本質”,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真實、本質相關的成語,如“真心實意”、“本色出演”等,來豐富對“本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真誠的朋友一起玩,他們都是本態的。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保持學習的本態,不被外界干擾。
3. 高中生: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好,但他們的本態并不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