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
基本解釋
旗竿上飾有象牙的大旗。多為主將主帥所建,亦用作儀仗。《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 薛綜 注:“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 宋 陸游 《將至金陵先寄獻劉留守》詩:“別都王氣半空紫,大將牙旗三丈黃。”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九二:“不容 水部 賦清愁,新擁牙旗拜列侯。”
成語(Idiom):牙旗
發音(Pronunciation):yá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的旗幟或軍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旗是由“牙”和“旗”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牙”指的是兵器,特指刀劍;“旗”指的是軍旗,代表軍隊的標志。牙旗的意思是戰爭中的旗幟或軍旗,象征著軍隊的力量和戰斗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旗常用于形容戰爭、軍隊或軍事行動。可以用來形容軍隊英勇善戰,戰斗力強,也可以用來形容軍事行動的緊張和激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二》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的孟嘗君在與魏國作戰時,魏國的將領公孫衍將軍旗插在城墻上,表示魏國軍隊的威嚴和決心。孟嘗君為了鼓舞士氣,親自登上城墻,取下魏國的軍旗,換上齊國的軍旗,象征著齊國軍隊的勇氣和決心。后來,牙旗就成為了形容戰爭中的旗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牙旗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的牙旗在風中獵獵飄揚,士兵們斗志昂揚。
2. 在戰爭的硝煙中,牙旗象征著勝利和榮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牙齒和旗幟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面旗幟上插著一排牙齒,牙齒象征著軍隊的力量和戰斗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戰爭有關的成語,例如“兵強馬壯”、“兵臨城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士們揮舞著牙旗,奔跑向前線。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牙旗的象征意義。
3. 高中生:在戰爭中,牙旗代表著戰斗的勇氣和決心。
4. 大學生:軍隊的牙旗在風中飄揚,士兵們壯志凌云。
5. 成年人:在戰爭的硝煙中,牙旗象征著勝利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