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立
基本解釋
◎ 介立 jièlì
[independent] 獨立,形容孤傲
詳細解釋
(1).卓異獨立。 漢 張衡 《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舊注:“介,特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物尚孤生,人固介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其山平地介立……峻石孤峙,不託勢以自遠。”
(2).謂操守清高。《后漢書·樂恢傳》:“性廉直介立,介不合己者,雖貴不與交。”《晉書·吳隱之傳》:“弱冠而介立,有清操。”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介立實吾弟,濟時肯殺身。”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介立或有,恒久則難,敷教翊化,實邦之翰,敢契貞石,以勵后昆。”
成語(Idiom):介立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兩者之間起到連接、調和作用的第三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立是指在兩個相互矛盾或對立的事物之間,起到調和、連接、牽連的作用。它表示在矛盾的兩方之間,有一個中間的力量或事物起到調和、協調的作用,使得兩者能夠達到平衡或和諧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介立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政治局勢、經濟發展等領域。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爭端中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在兩個對立勢力之間起到緩和作用。此外,介立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事物在兩個相對立的事物之間起到連接、銜接的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介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莊子告誡人們要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要被束縛于約束和矛盾之中。他用“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來說明人們在面臨死亡時,言辭會變得善良。而當人們在生活中面臨矛盾和對立時,就需要一個介立的存在來調和雙方的矛盾,使得事情能夠順利解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為“介”,第二個字為“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兩個爭執的同事之間起到了介立的作用,幫助他們解決了矛盾。
2. 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在兩個大國之間充當介立的角色,維持著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介立”拆分為“介”和“立”兩個字,然后聯想“介”字的含義為連接、調和,而“立”字的含義為站立、建立。通過聯想這兩個含義,可以記憶介立的基本含義為在兩者之間起到連接、調和作用的第三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于介立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調和矛盾相關的成語,如“調虎離山”、“化干戈為玉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是我們班級里的介立,她總是幫助我們解決爭吵。
2. 初中生(14歲):在班級里,班長是一個很好的介立,他總是能夠協調同學們之間的矛盾。
3. 高中生(17歲):在政治局勢緊張的時候,中立國家可以充當介立的角色,幫助各方達成和平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