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
基本解釋
(1).指年高德劭之人。《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 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
(2).泛稱老者。 唐 王維 《酬諸公見過》詩:“仰厠羣賢,皤然一老。” 宋 陳師道 《還里》詩:“向來千里聚,一老尚徜徉。”
(3).指元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昔 湯 入 夏 ,付國于 文祀 ; 西伯 之 殷 ,委國于一老。” 王闿運 《哀江南賦》:“既傷一老,申命元臣。”
成語(Idiom):一老
發音(Pronunciation):yī l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年紀很大,年老體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老是由“一”和“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一個人,意味著單獨的、唯一的;“老”表示年老、年長。一老這個成語指的是一個人年紀很大,年老體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年紀很大,身體狀況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父輩長輩、老人或者自己年紀大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對年老的人非常尊重,認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因此,一老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年紀很大,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尊重老人的傳統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 + 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一老了,需要我們的關心和照顧。
2. 奶奶已經一老了,我們要多陪陪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老”與“年紀很大、年老體弱”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獨自一人年紀很大,需要特別關心和照顧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年老相關的成語,如“年老體弱”、“年高德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已經一老了,我們要多陪陪她。
2. 初中生:爺爺已經一老了,我們應該盡孝道。
3. 高中生:長輩們一老,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見。
4. 大學生:在社會上,有時候一老也意味著智慧和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