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紀
基本解釋
(1).野史名稱之一。如 宋 熊克 《中興小紀》敘 宋 室南渡事跡; 清 劉尚友 《定思小紀》記 李自成 農民軍進京時的所見所聞。專記名物者,或亦以“小紀”稱之。 清 施閏章 《蠖齋詩話·蓴菜》:“ 李長蘅 有《煮蓴歌》,亦可稱蓴之小紀矣。”
(2).猶細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蓋法之質,在乎大綱,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紀,每多變遷。”
英文翻譯
1.indiction (15年)
成語(Idiom):小紀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ǎ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短小精練,有力而又有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紀是由“小”和“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短小,指言辭簡潔;“紀”表示紀律,指言辭有條理。小紀形容言辭短小精練,有力而又有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紀常用于形容文筆簡練、言辭有力的文章、演講或者談話。也可以用來夸贊別人講話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讓人容易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古文尚書·成禹書》中。成禹在這封信中寫道:“君子之言,小紀小法。”意思是說君子的言辭應該簡潔有力、有條理。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小”和名詞“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簡潔明了,真是一篇小紀之作。
2. 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表達了深刻的思想,真是一篇小紀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小紀”與“言辭簡潔有力”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簡短而有力的言辭,將復雜的問題解釋得明明白白,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小紀”相關的成語,如“小題大作”、“大而無當”等。這些成語都與言辭的長短、有力度有關,可以幫助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故事書寫得很好,很有小紀之風。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很簡明扼要,真是一位小紀之人。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內容卻非常有深度,真是一段小紀之辭。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結構緊湊,思路清晰,可以說是一篇小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