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棗
成語(Idiom):京棗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z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有其表、形式主義,外表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卻沒有真正的內涵或實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京棗是由“京”和“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京”指的是京城,即指北京;“棗”是指棗子。棗子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代表著豐收和富饒。而“京棗”這個成語則用來形容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缺乏內涵或實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形式主義的現象,特別是指那些注重表面上的光鮮而忽視實質的事物。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虛有其表、只注重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實質的行為或事物,比如說一些只追求外在形式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行為,或者是一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視內在素質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京棗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錄。不過,可以推測這個成語的起源與中國古代的官場有關。在古代的官場中,有時候官員會在上級面前做一些表面功夫,裝點門面,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貢獻。這種現象就好像是拿著一籃子看起來很漂亮的棗子,但實際上里面都是空的,沒有真正的實質。因此,人們就用“京棗”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虛有其表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京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只是空洞的言辭,完全是一籃子京棗。
2. 這個項目只是形式主義的表演,充滿了京棗,沒有實質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京棗”的外表光鮮但內里空洞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籃子里裝滿了看起來很漂亮的棗子,但當你拿起來一看,發現里面都是空的,沒有真正的實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形式主義相關的成語,例如“面子工程”、“表里不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看起來很漂亮,但是我覺得里面沒有什么東西,就是一籃子京棗。
2. 初中生:這個作文的字數很多,但是內容卻很空洞,完全是一籃子京棗。
3. 高中生:這個政策在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只是一籃子京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