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貪贓枉法 (tān zāng wǎng fǎ)
發音(Pronunciation):tān zāng wǎng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濫用職權、貪污受賄、違反法律法規,以非法手段獲取私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貪贓枉法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貪指貪婪、貪心;贓指非法所得;枉指背離正道、不正當。貪贓枉法形容人以不正當的手段違法行為,違背法律道德,追求個人私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譴責貪污腐敗、違法行為的場合,也可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不擇手段地謀取私利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貪贓枉法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宣公十年》的一個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宣公派人去晉國拜見晉文公,晉文公給了他一些貴重的禮物,但他貪婪地私藏了一部分,回到齊國后對晉文公說禮物被劫了。晉文公派人去齊國追查,最終揭發了宣公的謊言。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貪贓枉法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貪贓枉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贓枉法,最終被判刑入獄。
2. 這個官員貪贓枉法,不僅敗壞了自己的形象,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貪贓枉法拆分為“貪贓”和“枉法”,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貪指貪婪,贓指非法所得,枉指背離正道、不正當,法指法律。通過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再結合起來理解整個成語的含義,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貪污腐敗的危害,學習法律法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以及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貪贓枉法,偷了很多東西。
2. 初中生:我們要警惕貪贓枉法的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大打擊貪贓枉法的力度,凈化社會風氣。
4. 大學生:研究生期間,我對貪贓枉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