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報
成語(Idiom):預報(yù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yù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預測未來的情況或事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預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預”表示預先,提前;第二個字“報”表示告知、通報。預報的基本含義是提前告知或預測未來的情況或事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預報通常用于描述天氣預報、經濟預測、事件預測等方面。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未來情況的預測和推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律歷志》中記載了漢代的天文學家和歷法家劉洪制作了一種用來預測天氣的儀器,稱之為“預報儀”。這個儀器能夠根據天文現象來預測未來的天氣情況。后來,人們將這種預測未來的行為稱之為“預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天氣預報說明天會下雨。
2. 經濟學家預報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超過5%。
3. 他的預報準確無誤,事情發生得和他說的一模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預報”與“預測”的發音相對應,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天氣預報、經濟預測等知識,了解如何根據一些指標進行預測和判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明天媽媽要帶我去游樂園,我可以預報我會玩得很開心。
2. 小學生(7-12歲):我預報下周會有一場大雪,我們可以堆雪人。
3. 初中生(13-15歲):根據最新的數據,專家預報今年的高考難度會增加。
4. 高中生(16-18歲):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做了一些預報,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5. 大學生(19-22歲):經濟學家預報明年的通貨膨脹率將保持穩定。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