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糲
成語(Idiom):稗糲(bài lì)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稗糲是指稗子和谷糠,比喻品質低劣、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稗糲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稗子是指一種雜草,谷糠是指谷物加工后留下的外殼。稗子和谷糠都是一種質量較差的物質,因此稗糲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品質低劣、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稗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品德惡劣、行為不端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無用、無價值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稗糲來批評那些不負責任、不講道德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沒有實際意義、不值得浪費時間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稗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稗》一篇中。稗子和谷糠是古代農民常見的雜草和廢物,因此被用來比喻品質低劣、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稗糲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稗子和谷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品行稗糲,不值得交往。
2. 這個項目投資回報率太低,是個稗糲的投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稗子和谷糠的形象與品質低劣、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聯系起來,來記憶稗糲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糠豆不贍、稗官野史等,來擴展對于品質低劣、不值得重視的人或事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作業質量稗糲,老師批評了他。
初中生:那個學生的行為舉止稗糲,不受同學們的喜歡。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管理稗糲,導致業績一直不好。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內容稗糲,沒有任何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