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矜
基本解釋
(1).值得矜夸。 晉 陸機 《<豪士賦>序》:“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 唐 韓愈 《雜說》之二:“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
(2).可憐。 明 劉基 《陳侯使袁僑如會陳人圍頓陳侯逃歸》:“則 陳 之不能自拔為可矜,而不能拔 陳 於 楚 則亦伯者之罪也。”《古今小說·沉小官一鳥害七命》:“ 李吉平 人屈死,情實可矜。”
成語(Idiom):可矜
發音(Pronunciation):kě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可憐、可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可憐、可悲的樣子,形容情況或遭遇令人同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令人同情的情況,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范雎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范雎曾經被秦昭王五次處死,但每次都被赦免。最后一次,秦昭王將范雎的妻子和兒子一同處死,范雎痛不欲生,哭得眼淚流干,所以人們形容范雎的遭遇為“可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遭遇真是可矜,一生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2. 這個孩子長得很可矜,每天都要忍受同學的嘲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可矜”與可憐、可悲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關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可矜”意思相近的成語,如“可憐”、“可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的遭遇真是可矜,每天都被同學欺負。
2. 初中生(13-15歲):她家里很可矜,生活條件很差。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可矜的命運,令人感動不已。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社會存在很多可矜的群體,需要我們關注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