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時雞
基本解釋
夜間能按更報時的雞。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三:“有司夜雞,隨鼓節而鳴不息,從夜至曉,一更為一聲,五更為五聲。亦曰五時雞。” 清 黃遵憲 《山歌》之三:“挽水西流想無法,從今不養五更雞。”
成語(Idiom):五時雞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hí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適當的時機行動或做事情,抓住時機,不錯過機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時雞源自于古代農耕社會,人們根據天象和季節來安排農事活動。五時指的是早晨五點至七點之間,此時雞開始啼叫。五時雞比喻人能夠準確把握時機,及時行動,不錯過機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善于把握時機,及時行動,不錯過機會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工作、學習、生活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個農夫,他每天早晨五點鐘就起床放雞,而其他農夫都在七點才起床。因為他的雞能夠在五點鐘準時啼叫,所以他總能在其他人之前完成農事活動,取得了更好的收成。于是人們就用“五時雞”來形容他善于抓住時機,及時行動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時雞是一個名詞短語,由“五時”和“雞”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五時雞,每次都能搶先一步完成任務。
2. 我們要學會像五時雞一樣,把握時機,及時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五時雞的形象,想象自己像一只雞一樣,每天都在早晨五點準時起床,抓住時機,不錯過機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一日千里”、“三心二意”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五時雞一樣,早起學習,不浪費時間。
2. 初中生:他是個五時雞,每次考試前都能把握復習的時機。
3. 高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像五時雞一樣,抓住學習的機會。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們要成為五時雞,及時準確地找到實習和就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