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省
基本解釋
未曾,沒有。 唐 白居易 《尋春題諸家園林》詩:“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剜眼截頭之苦行,未省施為;捨身捨命之殊因,何曾暫作?” 蔣禮鴻 通釋、“﹝未省,﹞未曾,沒有。” 宋 柳永 《鶴沖天》詞:“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箇。” 宋 蘇軾 《再游徑山》詩:“平生未省出艱險,兩足慣曾行犖確。”
成語(Idiom):未省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x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未省指沒有省察、反省的意思,形容人不思悔改或不檢討自己的過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未省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過失,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這種人往往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見或指責,也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固執己見、不愿意改正錯誤的人,或者指責某人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而繼續犯錯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酈食其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酈食其在劉邦時期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但他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繼續犯錯。因此,人們就用“未省”來形容那些不悔改、不檢討自己錯誤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未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未”表示“沒有”,“省”表示“省察、反省”。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錯誤從未省過,所以一直在重復同樣的錯誤。
2. 這個人太未省了,明明犯了錯還不肯承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未省”與不愿意反省的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人指責犯了錯,但他卻不愿意接受指責,始終堅持自己是對的,他就是一個“未省”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自不量力”、“固步自封”等,可以幫助加深對于這類人的理解和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來都是一個未省的人,每次考試都不及格。
2. 初中生:老師指出了他的錯誤,但他卻不愿意改正,真是個未省的人。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犯了錯誤,卻一直找借口不承認,真是個未省之人。
4. 大學生:他一直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真是個未省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