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撓
基本解釋
(1).不彎曲。《藝文類聚》卷六八引 晉 傅玄 《相風賦》:“體正直而無撓,度徑高而不傾。”
(2).比喻不屈服。《晉書·何無忌傳》:“﹝ 無忌 ﹞乃躬執以督戰。賊眾云集,登艦者數十人。 無忌 辭色無撓,遂握節死之。”
成語(Idiom):無撓(wú náo)
發音(Pronunciation):wú n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毫不屈服,堅定不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毫不退縮,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立場或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撓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原文為“王莽無撓,自謂不可與爭長短”。這段文字形容了王莽在面對批評和爭議時,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毫不動搖。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堅持和不屈服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撓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撓”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無撓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2. 她的毅力和無撓的精神使她成功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撓”與“堅定不移”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堅持和毅力相關的成語,如“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爺爺一樣無撓,堅持學習,考上好大學。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保持無撓的精神,勇敢面對挑戰。
3. 高中生:他的無撓精神激勵著我,讓我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