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指
成語(Idiom):回指(huí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huí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回指是指回答別人的指責或攻擊,以相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反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回指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公曰:‘戎昔者,亡其室家,亡其社稷,而猶能與戰。今國無事,而能與之爭,是以之戎也。’對曰:‘君無戎心,何爭之有?’公曰:‘然,吾無戎心,君之戎心,將奈之何?’對曰:‘以君之戎心,而無戎人,是亦足以憂。’”這段話中的“以君之戎心,而無戎人”被后人引申為回指,意為以對方的言行為借口進行回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回指多用于辯論、爭論等場合,表示對方的指責或攻擊不成立,并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反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回指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記載了昭公和一位臣子之間的對話。這段對話以“以君之戎心,而無戎人”為核心,被后人引申為回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回指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回”是動詞,表示回答或回擊的動作;“指”是名詞,表示對方的指責或攻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不僅能夠回答對方的質疑,還能夠巧妙地回指對方的漏洞。
2. 她總是能夠用回指的方式來反駁別人的批評,讓人無言以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回指”記憶為“回答別人的指責,以相同方式反擊”。可以通過將這個意思與成語的發音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深入學習《成語故事辭典》等相關書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作業不認真,我回指說她批改錯了。
2. 初中生:同學說我考試成績不好,我回指說他也沒考好。
3. 高中生:老師指責我遲到,我回指說他也經常遲到。
4. 大學生:同學指責我不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我回指說他也沒參加過。
5. 成年人:老板指責我工作不認真,我回指說他也沒有給我足夠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