鈐束
成語(Idiom):鈐束(qián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字文獻眾多,整理成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鈐束是由“鈐”和“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鈐”是古代的一種印章,用來蓋在文書上表示認可和確認,“束”指的是捆綁、整理。鈐束一詞形容文字文獻眾多,經過整理后被捆綁成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鈐束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文獻、書籍、文件等內容繁多、整理有序的情況??梢杂脕硇稳菀粋€人的知識淵博,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機構或團體的文件資料齊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三十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描述了鄭國大夫子產整理文獻的情景。子產把文獻整理得井井有條,被人形容為“鈐束”。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整理文獻有條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是“鈐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鈐束,看來他是個博學的人。
2. 這個機構的檔案室里整理得井井有條,真是一片鈐束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鈐束”成語的意思,想象一本本書籍被捆綁成束的樣子,這樣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整理、文獻相關的成語,如“博古通今”、“博覽群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書柜里擺滿了鈐束,我好想讀一讀。
2. 初中生:我家爸爸的書桌上整整齊齊地放著一束束的書,真像一片鈐束。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整理了一束束的筆記,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我在圖書館里看到一位學長整理了一本本的論文,真是一副鈐束的模樣。
5. 成年人:我整理了一束束的合同文件,準備提交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