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薄
基本解釋
飛騰蕩薄。《文選·郭璞<江賦>》:“駭浪暴灑,驚波飛薄。” 李善 注:“飛薄,飛騰蕩薄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成語(Idiom):飛薄(fēi bó)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內容淺薄,不具備深度和內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薄一詞出自南朝梁代陸機的《文賦》:“凡賦之作,或飛薄,或深峻。飛薄者,言辭疏淺,意義不深。”意思是指文章或書籍的內容貧乏,缺乏深度和內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評論文章或書籍時,用來指代內容淺薄的作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知識或見識淺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薄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陸機的《文賦》中。陸機是南朝梁代的文學家,他在《文賦》中對賦的創作進行了論述和評論,其中提到了“飛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飛”是形容詞,表示疏淺、輕浮的意思;“薄”是形容詞,表示淺薄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雖然字數很多,但內容卻飛薄無味,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東西。
2. 這篇文章的觀點太飛薄了,沒有經過深入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書在空中飛翔,但它的內容非常淺薄,像一片薄云一樣,沒有深度和內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陸機的《文賦》,了解他對賦的創作和評論的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太飛薄了,里面的故事太簡單了,我看完就忘了。
2. 初中生:這本科普書寫得太飛薄了,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解釋清楚。
3. 高中生:這篇作文的內容太飛薄了,沒有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
4. 大學生:這本學術論文的研究內容太飛薄了,沒有提供有力的證據和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