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容
基本解釋
(1).禮制儀容。《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陳書·程文季傳》:“ 文季 最有禮容,深為 高祖 所賞。”《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容,清蹕而臨太學。”《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擊毬時﹞往來交錯,前后遮約,爭心競起,禮容全廢。”
(2). 漢 樂名。《漢書·禮樂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樂》、《禮容樂》……《禮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隋書·音樂志下》:“﹝ 漢高帝 ﹞又作《昭容》、《禮容》……《禮容》生於《文始》,矯 秦 之《五行》也。”
成語(Idiom):禮容(lǐ ró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ǐ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得體,容貌端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容是指一個人的舉止、儀態(tài)得體,表現(xiàn)出禮貌和端莊的外表。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一個人應(yīng)該注重自己的儀表和舉止,以展示出文雅和得體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容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儀態(tài)得體、舉止文雅,特別在正式場合或者與長輩、上級交往時,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注重禮貌和端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鮑狀元在參加宴會時,因為舉止得體、儀表端莊,被人稱為“禮容”,以此成為了一個形容人舉止得體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容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禮”表示禮貌,第二個字“容”表示外表、舉止。兩個字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人的舉止得體、儀態(tài)端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重要場合,我們要注意保持禮容。
2. 她一直以來都以禮容示人,受到了許多人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禮貌”和“儀態(tài)”相關(guān)的詞語進行聯(lián)想,如“禮貌得體”、“舉止文雅”等,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貌、儀態(tài)相關(guān)的成語,如“禮尚往來”、“儀表堂堂”等,以拓展對于禮貌和儀態(tài)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禮貌得體的同學一起玩。
2. 初中生:在校外考察時,我們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禮容。
3. 高中生:在與老師交流時,我們應(yīng)該展示出儀態(tài)端莊的禮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