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巾丑
基本解釋
戲曲角色名。京劇文丑之一。因其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故稱。《戲劇腳色名詞考·方巾丑》:“這個名詞也是百年以來才有。性質與文丑一樣,不過是因為《桃花扇》中的 柳敬亭 、《刺梁》的 萬家春 、《群英會》的 蔣干 、《打面缸》的師爺等等,都是頭戴方巾,所以又起了個名字,叫‘方巾丑’。”
成語(Idiom):方巾丑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jīn c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容貌或舉止不雅觀,不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巾丑是由“方巾”和“丑”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方巾指的是一種舊時的男子頭巾,丑指的是丑陋、不美觀的意思。方巾丑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舉止不雅觀,不得體,通常指的是一個人的相貌或舉止讓人感到不舒服或不喜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巾丑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舉止不雅觀,不得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不良行為或不端正的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巾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王莽傳》中。傳說王莽當政時,有一個官員叫方巾丑,他的相貌丑陋,舉止不端,因此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舉止不雅觀,不得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方巾”和“丑”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穿著舉止總是方巾丑,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2. 這個人長相方巾丑,但是他的品德卻非常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方巾和丑聯想在一起,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的外貌或舉止不雅觀,不得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外貌或舉止有關的成語,如“面黃肌瘦”、“丑態百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臉長得方巾丑,讓人看了不舒服。
2. 初中生:她的穿著舉止總是方巾丑,沒有禮貌。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真是方巾丑,一點都不得體。
4. 大學生:那個人長相方巾丑,但是他的內在品質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