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艮
基本解釋
停止。語出《易·艮》:“《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唐 李程 《蒙泉賦》:“宜習坎以為德,胡止艮而莫前!”
成語(Idiom):止艮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g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止步,停止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止:停止;艮:走路時一只腳停在原地。止艮形容停止前進,不再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停步不前,無法繼續前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公冶長》中有一則故事,孔子問公冶長為何不去任官,公冶長回答說:“我有兩只腳,一只腳停在原地,一只腳停在前面,如此便能夠止艮。”這個故事成為了“止艮”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得到了一份好工作,所以決定止艮,不再繼續求職。
2. 老板的不公平待遇讓我止艮,不再為他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走路時,一只腳停在原地,另一只腳停在前面,形成一個止艮的姿勢。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含有“止”或“艮”的成語,如“止戈為武”、“艮山秀水”。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前面有一只可愛的小貓,所以我止艮,不敢繼續往前走。
2. 初中生:我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但我不會止艮,我要繼續努力。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決定止艮,保持冷靜,不被壓力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