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論
基本解釋
帝王和圣人的論述。 漢 班固 《典引序》:“臣 固 常伏刻誦圣論,昭明好惡,不遺微細,緣事斷誼,動有規矩。”《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愿安百祿,以光休寵”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自 旦 至今,聽采圣論,未有《易》之一分,《易》安可注也!”
成語(Idiom):圣論(shèng lùn)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道德高尚、言行正直的言論或主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論一詞源于《孟子·盡心上》:“圣人之言,朝成暮改。”意為圣人的言論,一天之內就能改變。這里的“圣人”指的是道德高尚、言行正直的人,而“圣論”則指這樣的人所說的言論或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論或主張高尚正直,具有道德價值觀。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的宗旨或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論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孟子》,其中孟子提到了圣人言論的變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圣人的言論是與時俱進的,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調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論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圣”和“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圣論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思想。
2. 這個組織的宗旨是傳承圣論,促進社會的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論”與道德高尚、言行正直的人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思想和其他與道德價值觀相關的成語,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君子之交淡如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圣論的人,不說謊話。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圣論,對待學習要認真負責。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中,寫一篇有圣論的個人陳述是非常重要的。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秉持圣論,為社會做出貢獻。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