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
基本解釋
(1).圣人及其經典的意旨。《后漢書·徐防傳》:“ 防 以‘五經’久遠,圣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后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論者,倫也。倫理無爽,則圣意不墜。”
(2).帝王的旨意。《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圣意。”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 欽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無不可。”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違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還是 明經略 到京,慢慢的回轉圣意,方得歸結,救活了多少人。”
(3).謂神靈的啟示。《漢書·兒寬傳》:“六律五聲,幽贊圣意,神樂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為萬世則。”
成語(Idiom):圣意(shèng yì)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尊貴的心意,高尚的情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意一詞源自于《漢書·孝成傳》:“圣意所希者,孝也。”意為尊貴的心意,高尚的情操。它強調了人們應該具備孝順、尊敬、敬重的品質,以及對他人的關心、體諒和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意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品德。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尊重、關心和幫助,也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高尚品質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意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孝成傳》中,用來描述皇帝對孝敬父母的要求。后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形容人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長輩總是充滿圣意。
2. 她的行為舉止充滿了圣意。
3. 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出于對社區的圣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孝敬、尊重和高尚品質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來幫助記憶圣意一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圣意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圣人”、“圣潔”、“圣誕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尊敬長輩,傳承圣意。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有一顆充滿圣意的心。
3. 高中生:只有具備圣意的人才能夠引領社會的進步。
4. 大學生:在大學,我們應該培養高尚情操和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