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龍雨
基本解釋
即隔轍雨。夏季所降對流雨,有時一轍之隔,晴雨各異。古人以為由于龍分管不同區域的降雨使然,故謂之“分龍雨”。此種情況始出之時日, 宋 時 吳越 之俗謂在夏歷五月二十日, 清 時 燕 地之俗謂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稱此日為“分龍日”,亦稱“ 分龍兵 ”、“ 分龍 ”。 宋 陸佃 《埤雅·釋天》:“今俗五月謂之分龍雨,曰隔轍,言夏雨多暴至,龍各有分域,雨暘往往隔一轍而異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吳 越 之俗,以五月二十日為分龍日。”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二 浙 ﹞以五月二十日為分龍,自此雨不周徧,猶北人呼隔轍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分龍兵》:“京師謂五月二十三日為分龍兵。”
成語(Idiom):分龍雨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lóng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雨水分散,不集中下,如同龍身分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力量分散,無法形成合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隊、組織或個人分散、不團結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紅樓夢》中的描述,分龍雨是指龍身分離的雨水。故事中,賈母在夜晚聽到雨聲,問賈寶玉是不是下雨了,賈寶玉回答說:“下得不是雨,是分龍雨。”這個成語源自于這個情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內部紛爭,該團隊分龍雨,無法完成任務。
2. 這個組織缺乏統一的領導,導致分龍雨,無法形成強大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龍雨”聯想成雨水分散,不集中下,如同龍身分離的情景。可以通過畫龍和下雨的圖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團結、合作相關的成語,如“合龍門”、“眾志成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下午的足球隊比賽,我們分龍雨,輸了。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同學們經常分龍雨,導致活動無法順利進行。
3. 高中生:社團內部分龍雨,導致活動籌備工作進展緩慢。
4. 大學生:在合作項目中,團隊成員之間出現了分龍雨的情況,導致項目進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