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體
基本解釋
即紀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裁。 金松岑 《文學觀》:“紀傳變而為鑑,為綱目,為本末體。”
成語(Idiom):本末體(běn mò tǐ)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mò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重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強調應該分清主次,不要把次要的事物放在重要的事物之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末體這個成語由“本”、“末”、“體”三個字組成。其中,“本”指主要的、重要的事物,“末”指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體”指體現、表現。本末體強調在處理事情時,應該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重點,不要把次要的事物放在重要的事物之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本末體常用于勸告他人在處理事情時要分清主次,不要把次要的事物放在重要的事物之前。例如,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把主要任務放在首位,而不是被瑣碎的事情所分散注意力;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注重掌握基礎知識,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漢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認為,人們在處理事物時應該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重點,不要被次要的事物所干擾。他常常用“本末體”來勸告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末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本”、“末”、“體”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中,我們要懂得分清主次,不要把次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事情之前,要懂得抓住事物的本末體。
2. 學習時,我們要注重掌握基礎知識,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成績,要懂得分清事物的本末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本”字和“末”字進行對比來記憶成語的含義。將“本”字看作是樹木的根部,是事物的本質和重點;而將“末”字看作是樹木的枝葉,是次要的、不重要的部分。通過這樣的對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本末體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本末體相關的成語,如“本末倒置”、“本末倒置”等,以加深對本末體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先完成作業,再去玩游戲,這樣才能分清本末體。
2. 初中生:考試成績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學到的知識,我們要懂得分清本末體。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時,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前景來考慮,不要把金錢放在首位,要懂得分清本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