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善
基本解釋
謂行賞。《管子·幼官》:“發善必審於密,執威心明於中。” 尹知章 注:“發善,謂行賞。”
成語(Idiom):發善
發音(Pronunciation):fā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積極向善、發揚美德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善是由“發”和“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發”表示發揚、推廣,而“善”表示善良、美德。發善指的是人們積極向善、發揚美德的行為,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善這個成語常用于教育、勸誡和鼓勵的場合,用來告誡人們要積極向善、行善舉義,為社會做出貢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善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崇尚善良、鼓勵行善的價值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發”為動詞,表示發揚、推廣;“善”為名詞,表示善良、美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積極發善,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
2. 在困難時期,大家團結一心,發善行善,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發善”這個成語的發音和意義,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發射出善良的箭矢,來幫助他人,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發善”相似的成語,如“發憤圖強”、“發揚光大”等,進一步拓展對積極向善、發揚美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要多參加社區的志愿者活動,發善行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 中學生(13-18歲):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能夠有更多的能力去發善行善,為社會做出貢獻。
3. 大學生(19-22歲):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發善行善,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