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鍪
成語(Idiom):象鍪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g m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們爭斗激烈,互不相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象鍪由“象”和“鍪”兩個字組成。“象”指大象,“鍪”指頭盔。成語比喻人們像兩只大象爭斗一樣,拼命互不相讓,斗得激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爭斗激烈的情況,特別是指雙方對立,互不妥協,僵持不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張饒的將軍,他與敵軍作戰時,戰馬受傷無法行動,張饒便下馬與敵將展開搏斗。雙方斗得激烈,互不相讓,就像兩只大象在搏斗一樣。后來,人們用“象鍪”這個成語來形容激烈的爭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象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政黨在議會中爭辯得象鍪一樣,一時無法達成共識。
2. 他們的爭執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場面十分象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發音與“相互搏斗”這個意象聯系起來,想象兩只大象在激烈地爭斗,互不相讓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雞鳴狗盜”、“拔刀相助”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兩個同學在搶課桌的時候,爭得象鍪一樣,老師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足球隊和對手隊伍在比賽中爭球時,場面激烈,就像象鍪一樣。
3. 高中生:政治課上,我們班同學對于某個問題的觀點分歧很大,討論得象鍪一樣,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