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徑
成語(Idiom):鞠徑
發音(Pronunciation):jū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鞠徑是由“鞠”和“徑”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鞠,指彎腰行禮;徑,指小路。鞠徑原本是指彎腰行禮時走的小路,后來引申為行走時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行走時要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馬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鞠徑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疏忽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的謹慎態度,學習中的專注態度,或者生活中的細致入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鞠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的記載。據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非常謹慎小心,行事嚴謹。有一次,楊震在路上行走時,看到路邊有一塊石頭,他不敢稍有疏忽,便彎腰鞠了一下躬,走過了那塊石頭。后來,人們就用“鞠徑”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謹慎小心,不敢有絲毫馬虎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鞠徑行事,從不馬虎。
2. 她學習非常努力,對每一個細節都鞠徑處理。
3. 這個項目需要謹慎對待,我們要鞠徑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走一條很窄的小路時,必須要彎腰鞠躬才能通過,這樣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謹慎小心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一絲不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考試前準備得很充分,每個知識點都鞠徑復習了。
2. 初中生(13-15歲):做實驗時要注意安全,要鞠徑操作,不能有絲毫馬虎。
3. 高中生(16-18歲):寫論文時要鞠徑思考,不能出現任何錯誤。
4. 大學生(19-22歲):在創業的道路上要鞠徑行事,不能輕易放棄。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時要鞠徑思考,不能草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