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壓墳
基本解釋
指 清 初被 耿精忠 、 尚可喜 兩王所屠之民的墳墓。 清 凌揚藻 《蠡勺編·王壓墳》:“ 順治 庚寅, 耿 尚 兩王兵過 清湖 ,村民誤以為寇,礮斃一卒。十二月。 廣州 城破。明年,王借點煙戶冊為名,誘村民入祖祠,盡屠之,死者四百餘人。族人收其遺骸,于村西 紅泥塾 鑿大穴同瘞之,號‘ 王壓墳 ’。” 耿 , 耿精忠 ,封靖南王; 尚 , 尚可喜 ,封平南王。
成語(Idiom):王壓墳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yā f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勢者對普通人的欺壓、侵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王壓墳”源自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故事。故事中,宋江和其他108位好漢被官府追捕,逃到了梁山泊。他們在梁山泊上山立誓,如果有人背叛梁山,死后他們就會去王家的墳上壓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權勢者對普通人的欺壓和壓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權勢者對普通人的欺壓、侵犯,強調弱者被壓迫的無奈和無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描述政府、官員或者其他有權力的人對普通人的不公平待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王壓墳”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小說《水滸傳》。故事中,宋江和其他108位好漢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躲到了梁山泊。他們在梁山泊上山時立下了誓言,如果有人背叛梁山,死后他們就會去王家的墳上壓墳。這個故事也成為了后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王”、“壓”和“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權勢者總是王壓墳,不顧人民的利益。
2. 在這個公司里,老板就像王壓墳一樣,無視員工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權勢者站在一個普通人的墳前,用他的權力壓迫這個普通人,從而形成“王壓墳”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明代小說《水滸傳》,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壓迫相關的成語,例如“官官相護”、“豺狼當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總是王壓墳,不讓我們玩游戲。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官員對普通人的壓迫就像王壓墳一樣,讓人很無奈。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社會上權勢者對弱勢群體的壓迫就像王壓墳一樣,令人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