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山
基本解釋
即 九華山 。 唐 羅隱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詩:“王侯水暖魚鱗去, 九子山 晴雁序來。”《太平御覽》卷四六引《九華山錄》:“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 九子山 焉。” 明 李賢 《明一統志·安徽》:“ 九華山 ,在 青陽縣 南,舊名 九子山 。”
成語(Idiom):九子山(jiǔ zǐ shān)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zǐ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峰層疊,如九子一般高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子山是一個以數字“九”為主題的成語,用來形容山峰高聳、層疊的景象。九子在古代指的是九個兒子,表示數量眾多、龐大。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山峰的壯麗景象,給人以震撼和壯觀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子山一詞多用于描寫山峰高聳、層疊的自然景觀,也可用于形容其他物體高大、龐大的情況。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描述山脈、建筑物、船只等具有高大、壯麗特點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子山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山神,他有九個兒子,每個兒子都非常聰明和勇敢。這九個兒子在山上建造了九座高聳的山峰,形成了一片壯麗的山景。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九個兒子和他們建造的山峰,將這一景象比喻為九子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子山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九”表示數量眾多,而“子山”表示山峰。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寓意鮮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層巒疊嶂,真是一座九子山。
2. 那座建筑物高聳入云,猶如一座九子山。
3. 這條船的船身高大,宛如一座九子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聯想來記憶九子山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山脈上有九個兒子,每個兒子都站在一個高聳的山峰上。這樣的形象非常壯觀,容易讓人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中國的山脈地貌,學習更多有關山峰和山脈的成語和詞語,如“連綿不絕”、“峰回路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畫中畫了一座九子山,很壯觀吧!
2. 初中生(13-15歲):這座城市周圍有一座九子山,風景很美。
3. 高中生(16-18歲):這部小說中描寫的山脈就像一座九子山,給人一種宏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