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ㄆㄧˊ ㄓㄧ ㄅㄨˋ ㄘㄨㄣˊ ,ㄇㄠˊ ㄐㄧㄤ ㄧㄢ ㄈㄨ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with the skin gone,what can the hair adhere to — a thing cannot exist without its basis] 皮都沒有了,毛還長在哪兒?比喻失去了基礎,事物就無法存在
詞語解釋
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ㄆㄧˊ ㄓㄧ ㄅㄨˋ ㄘㄨㄣˊ ,ㄇㄠˊ ㄐㄧㄤ ㄧㄢ ㄈㄨ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見“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成語(Idiom):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發音(Pronunciation):pí zhī bù cún, máo jiāng yān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皮肉不在,毛發又怎么能附著其中呢。形容事物沒有根本,就不可能有其他的衍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是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句話演變而來。其中,“皮”指的是物體的外層,代表表面現象;“毛”則指的是物體的細微部分,代表根本和內在。成語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事物沒有根本基礎,那么其他的衍生和附屬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事物缺乏根本,或者在解決問題時要從根本上著手。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看表面而不深究本質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故事講述了莊子和他的學生在一起觀察一只死去的鹿。當莊子問學生鹿的本質是什么時,學生回答說是鹿的皮。莊子批評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意思是只有鹿的皮,沒有鹿的本質,毛發又怎么能附著其中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皮之不存”,后接“毛將焉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 如果你只顧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遠發展,那么企業的成功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與一個沒有根基的樹木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棵樹只有樹皮,沒有根和樹干,那么樹上的毛發又怎么能附著其中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根本和表面現象相關的成語,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見微知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學校的足球隊沒有好的教練,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 初中生(14歲):如果我們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習方法和基礎知識的掌握,那么學習的效果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3. 高中生(17歲):政府只注重短期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政策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