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指李推張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lǐ tuī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李、推崇張,用于形容人們對待問題或事物時,偏向推崇某一方而指責另一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指李推張”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楊修和王朗是兩位當時的著名文學家,他們各自有自己的支持者。有一次,兩人爭論起文學問題,支持楊修的人指責李延年(楊修的對手)不懂文學,而支持王朗的人則推崇張華(王朗的朋友)。后來,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人們在對待問題或事物時,偏向推崇某一方而指責另一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指李推張”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評價或選擇問題時偏袒某一方而對另一方指責。可以用于討論政治、文化、藝術等領域中的爭議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指李推張”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壇爭議。楊修和王朗是當時的兩位著名文學家,他們的支持者之間經常發生爭論。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人們在爭議中偏向一方而指責另一方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指李推張”的結構是由“指”、“李”、“推”、“張”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次辯論中,有些人明顯地指李推張,完全不考慮另一方的觀點。
2. 這個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要一味地指李推張,應該客觀地看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指李推張”這個成語與故事情節聯系起來記憶。想象楊修和王朗的支持者在爭論中互相指責,偏袒自己的一方而推崇對方的朋友張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爭議的故事和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在班級辯論賽中,有些同學明顯地指李推張,只看重自己的觀點。
2. 初中生(11-14歲):在班級討論中,有些同學只會指李推張,完全不考慮其他人的意見。
3. 高中生(15-18歲):在社會問題的討論中,有些同學過于偏見,只會指李推張,而不愿意聽取其他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