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殤
基本解釋
古謂十二至十五歲死亡為“中殤”。未成年而死叫殤。《儀禮·喪服》:“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十五至十二為中殤,十一至八歲為下殤,不滿八歲以下,皆為無服之殤。”《禮記·檀弓上》:“﹝ 周 人﹞以 夏后氏 之堲周葬中殤、下殤。” 陸德明 釋文:“十二至十五為中殤。”
英文翻譯
1.【醫】juvenile death
成語(Idiom):中殤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殤指壯年喪命或英年早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殤一詞由“中”和“殤”組成。“中”表示中途、中間,指壯年;“殤”表示壯年早逝或喪命。因此,中殤表示人在壯年時喪命或英年早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殤常用于描述英勇壯烈犧牲的英雄或年輕人夭折的悲劇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殤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了項羽在垓下戰役中英勇作戰,卻最終被劉邦擊敗。項羽的戰敗被形容為“中年而亡”,即中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殤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中殤的英雄,為國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 這個年輕人的中殤給家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中殤”與“壯年英勇喪命”或“英年早逝”等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中殤相關的歷史事件或英雄故事,了解更多關于中殤的背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聽到了有關中殤英雄的故事,為他們的勇氣和犧牲精神感到敬佩。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解了中殤的含義,我們深刻理解了戰爭的殘酷和英雄的可貴。
3. 高中生:我們在研究中國歷史時,了解到許多年輕人在戰爭中中殤,這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時光。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向中殤英雄致敬,并為實現國家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