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ǔ ǒu méng jīn ㄊㄨˇ ㄡˇ ㄇㄥˊ ㄐㄧㄣ土偶蒙金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襲模仿,徒有其表。 清 吳喬 《答萬季野詩問》八:“ 宋 詩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箇人。 明 詩土偶蒙金。昨日已言之矣。” 清 吳喬 《答萬季野詩問》九:“自分 稷 卨 自許,愛君憂國之心,未是 少陵 ,無其心而強為其説,縱得遣辭逼肖,亦是 優孟 冠裳,與土偶蒙金者何異,無過奴才而已!”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土偶蒙金
成語(Idiom):土偶蒙金
發音(Pronunciation):tǔ ǒu mé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被埋沒或被忽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機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偶是指古代陶制的人像,蒙金是一種古代的金屬飾物。土偶蒙金這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機會,像被埋在土里的土偶和被掩蓋住的金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有才能的人在某個領域或環境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被忽視或埋沒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據說,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位叫董狐的官員,他非常聰明有才能,但卻被時任國君忽視。有一天,董狐在宮廷中發現了一座土偶,他覺得這個土偶非常珍貴,于是用金子蒙上了整個土偶。然而,他的舉動卻被他人嘲笑和輕視,認為他是在浪費金子。后來,董狐的才能終于得到了重視,他成為了齊國的重要官員。這個故事成為了土偶蒙金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名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一直被埋沒,真是個土偶蒙金的人。
2. 這位年輕的畫家因為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成了一個土偶蒙金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被埋在土里的土偶,上面蒙著金子,表示被埋沒的才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班門弄斧”、“杯弓蛇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覺得有些同學在班級里是土偶蒙金,他們的才能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校里,有些同學因為不善言辭而成了土偶蒙金的存在,他們的才能沒有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3. 高中生(16-18歲):在競賽中,有些學生的才能被埋沒了,他們就像土偶蒙金一樣,沒有得到應有的機會。
4. 大學生(19-22歲):在就業市場上,有些優秀的畢業生卻被埋沒了,他們成了土偶蒙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