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偷雞摸狗
發(fā)音(Pronunciation):tōu jī mō g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不端,偷偷摸摸地捕捉小動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偷雞摸狗是一個比喻行為不端的成語。偷雞指偷竊行為,摸狗指偷竊小動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偷偷摸摸地捕捉小動物的行為,暗指行為不正當、不光明磊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偷竊行為或者指責某人行為不端、不誠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來自于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在夜晚偷雞摸狗,結果被主人發(fā)現了。主人看到他的行為后,非常憤怒并指責他行為不端。這個故事被人們用來形容行為不正當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偷雞摸狗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表示偷竊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偷雞摸狗的行為讓他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2. 這個小偷經常偷雞摸狗,被警察抓住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夜晚偷偷摸摸地捕捉小動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偷竊相關的成語,如偷天換日、竊騎諸葛、盜亦有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偷雞摸狗地偷了同學的鉛筆。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小偷經常偷雞摸狗,被警察抓住了。
3. 高中生(16-18歲):他為了考試作弊,偷雞摸狗地偷看了答案。
4. 大學生(19-22歲):他為了省錢,偷雞摸狗地買了盜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