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
成語(Idiom):掩耳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掩蓋耳朵,不聽或不理會別人的警告或勸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掩耳是指用手掩蓋住耳朵,意味著不愿意聽到外界的聲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對警告或勸告置若罔聞,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個問題或危險的無視,或者形容某個團體對社會問題的漠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叫做曹操的人,他是一位權力強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有一天,他聽說他的兒子被人暗殺的消息,但他選擇無視這個消息,繼續進行他的政治活動。后來,他的兒子果然被人暗殺,這個故事就成為了掩耳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掩耳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掩”是動詞,表示用手掩蓋;“耳”是賓語,表示耳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忠告總是掩耳不聽。
2. 她掩耳而過,對我的警告毫不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手掩住耳朵,表示不聽別人的建議或警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掩耳這個成語可以引申為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掩目不見”、“掩口失笑”等,它們都表示人們對現實或事實的無視或忽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掩耳不聽老師的話,結果考試沒及格。
2. 初中生:她掩耳不聽朋友的勸告,繼續與壞人交往。
3. 高中生:他們掩耳不聽科學家的警告,繼續破壞環境。
4. 大學生:政府掩耳不聽民眾的呼聲,導致社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