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脫
成語(Idiom):頤脫(yí tuō)
發音(Pronunciation):yí t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嘴巴大張著,形態奇特,頗具威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頤脫是由“頤”和“脫”兩個字組成的。頤,指人的下巴和臉頰;脫,指張開、露出。頤脫形容人的嘴巴大張著,形態奇特,給人以威嚴之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嘴巴大張著,露出威嚴的樣子。可以用于夸獎人的氣勢和威嚴,也可以用于諷刺別人夸夸其談、自以為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固傳》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班固頤脫而言,其辭氣凜然”。這句話形容班固說話時,嘴巴大張著,形態奇特,給人以威嚴之感。后來,人們將“頤脫”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臉頤脫的樣子,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
2. 他頤脫著對眾人講述自己的成就,讓人感到不好意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吃飯時,嘴巴大張著,形態奇特,給人以威嚴之感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嘴巴、面部表情相關的成語,如“張口結舌”、“咬牙切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嘴巴張得很大,頤脫得很厲害。
2. 初中生:他在演講比賽中,頤脫著向觀眾展示自己的演講技巧。
3. 高中生:領導在會議上頤脫著發表重要講話,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
4. 大學生:他在辯論賽中頤脫著駁斥對方的觀點,表現得很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