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言
成語(Idiom):藎言
發音(Pronunciation):jì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忠誠正直,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藎言是由“藎”和“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藎”意為忠誠正直,“言”意為言辭。藎言形容人言辭忠誠正直,不偏不倚,不隨風轉舵,不說迎合聽眾的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藎言常用于表達對某人的贊揚,特別是形容那些在言辭中保持真實、正直和忠誠的人。也可用于批評那些說話不負責任、隨意變換立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藎言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故事講述了齊國昭公的大夫藎臣對國君昭公說話時,總是忠誠正直,不偏不倚。他的言辭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事實和真相。因此,藎臣被稱為藎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藎言讓人們對他的忠誠和正直深感敬佩。
2. 在面對困難時,他始終保持藎言,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藎言”與“忠誠正直”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站在一個忠誠正直的標志旁邊,表示他的言辭是真實、正直和忠誠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忠誠正直相關的成語,如“忠言逆耳”、“忠心耿耿”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言簡意賅”、“言而有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藎言的人,不撒謊,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14歲):在班會上,我們應該發表藎言,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 高中生(17歲):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以藎言的態度對待工作,不偏不倚地處理問題。
4. 大學生(20歲):在職場上,我們要始終保持藎言,不說迎合領導的話,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