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ài ē dào chí ㄊㄞˋ ㄜ ㄉㄠˋ ㄔㄧˊ太阿倒持
◎ 太阿倒持 tài ē-dàochí
[surrender one's power to another as who holds the sword backward] 把太阿寶劍倒著拿,比喻以把柄授與人,自身反面臨危險或災害
詞語解釋
tài ē dào chí ㄊㄞˋ ㄜ ㄉㄠˋ ㄔㄧˊ太阿倒持
《漢書·梅福傳》:“至 秦 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 漢 敺除,倒持泰阿,授 楚 其柄。”泰阿即太阿,古劍名。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權柄,自受其害。 宋 秦觀 《李訓論》:“自 德宗 懲北軍之變,以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復可取。” 明 焦竑 《讀<論語>》:“ 定公 為太阿倒持之君,故欲防之以禮;三家為尾大不掉之臣,故欲教之以忠。” 郭沫若 《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權勢既設,這是為人主者所‘獨擅’的東西,絕對不能夠與臣下相共,與臣下相共便是太阿倒持,結果便會為臣下所劫弒。”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太阿倒持
成語(Idiom):太阿倒持 (tài ā dào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ā dào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強者被弱者所控制,形勢發生逆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阿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狀像虎而有翅膀,力大無比。倒持則表示反轉,顛倒。太阿倒持的意思是指原本強大的一方被原本弱小的一方所控制,形勢發生逆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在一個本來強勢的局面中,因為某種原因導致局勢發生逆轉,強者變成被控制的一方,而弱者則掌握了主動權。例如,在戰爭中,原本強大的軍隊被敵方的小股游擊隊所控制,可以使用太阿倒持來形容這種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阿倒持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中,太阿是一種神獸,力大無窮。有一天,太阿對一個小孩子非常兇惡,小孩子卻用一根樹枝把太阿打敗了,太阿倒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強大的力量并不一定能戰勝智慧和巧妙的方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阿倒持是一個四字成語,形式為“名詞+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原本強大的公司,因為管理不善,太阿倒持,最終被競爭對手趕超。
2. 這場比賽中,原本被看作弱隊的球隊卻發揮出色,太阿倒持,最終戰勝了強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太阿倒持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太阿這個神獸被一個小孩子用樹枝打敗的場景,形勢逆轉,強者變弱,就可以記住太阿倒持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反轉、形勢逆轉相關的成語,如“弱不禁風”、“狗急跳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原本以為自己會輸,但是我用了一個巧妙的策略,讓太阿倒持,最后我贏了比賽。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很多太阿倒持的故事,感受到了歷史中的權力變遷。
3. 高中生:在政治考試中,我們討論了太阿倒持的案例,深入了解了權力反轉的原因和影響。
4. 大學生:在國際關系課上,我們討論了太阿倒持的現象,分析了國際政治中的權力轉移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