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ā miàn wēi fēng ㄅㄚ ㄇㄧㄢˋ ㄨㄟ ㄈㄥ八面威風(八面威風)
◎ 八面威風 bāmiàn-wēifēng
[awe-inspiring appearance;pomp and circumstance] 形容十分神氣、威風的樣子
方顯出大將軍八面威風。——《元曲選·無名氏·馬陵道》
詞語解釋
bā miàn wēi fēng ㄅㄚ ㄇㄧㄢˋ ㄨㄟ ㄈㄥ八面威風(八面威風)
(1).形容威風十足,聲勢懾人。 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你八面威風大,端的是將相才。” 明 董穀 《碧里雜存·滿江紅》:“圣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亦省作“ 八面威 ”。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釋憤》:“只趁俺將軍八面威,呀,教他們狹路難相逢。”
(2). 宋徽宗 內庫所藏玉杯名。見《通俗常言疏證·武備》引 李紹聞 《云間雜志》。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八面威風
成語(Idiom):八面威風
發音(Pronunciation):bā miàn wēi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各方面都有威風,聲勢很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面威風是由“八面”和“威風”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八面”意為各個方向,表示全面、廣泛;“威風”意為威嚴、氣勢,表示威風凜凜的樣子。八面威風形容一個人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威風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威風的情況,比如在工作中能力出眾,有威望,受人尊敬;在社交場合中,舉止得體,言談舉止充滿自信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面威風的典故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封神演義》。故事中,商朝國君紂王的大臣霍去病每次出征都能戰無不勝,威風凜凜。因此,人們便用“八面威風”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故來源于神話故事,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表現得八面威風,深受領導的賞識。
2. 這位演講者舉止得體,充滿自信,給人留下了八面威風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面威風”與一個人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威風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威風相關的成語,如“威風凜凜”、“氣勢磅礴”等,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級中表現得八面威風,同學們都很羨慕他。
2. 初中生:這位校長舉止得體,充滿自信,給人留下了八面威風的印象。
3. 高中生:他在學術界有著很高的聲望,被譽為八面威風的學者。
4. 大學生:他在社交圈中十分受歡迎,因為他八面威風,能言善辯。
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表現得八面威風,成為了公司的驕傲。